close

前兩天接到一通小學同學的電話,她熱情地相約有空敘舊。

依稀記得是去年八、九月,偶然與她相遇。

她的打扮、穿著,尤其是"聲音",我差點認不出來...

小學時期的她,有點男性化,說話很快,聲音低沉,嗓門超大,總是先聞其聲就知其人。

十多年後的她,除了保留"話速"快的特質,聲音卻變得柔軟、甜美許多,更顯女人味。

 

回想起實習那年教學觀摩後的檢討會,

當時的教務劉主任在稱許我優點之際,提出了一項很中肯的建議。

他希望我多注意自己說話的語調和表情,要適時隨著教學情境轉換。

我虛心的接受,並開始思索說話這門藝術所暗藏的意涵。

 

求學時期,在朋友當中,我總是最安靜的那一個。

但我這個寡言之人,第一份工作卻是靠嘴吃飯的教職,

在眾人都不太看好的情況下,大家都沒想到我會教出興趣和感情來...

(再次驗證潛能是會被激發的)

 

曾經有朋友告訴我,他覺得我說話的聲音和臉部表情很豐富,很喜歡這樣的我。

當天回家我照著鏡子,隨口說幾句話,緊盯自己的表情。有嗎?我不覺得耶....

直到去年離職後,看到家長用DV拍下最後一天任教的上課情形,

我終於了解那位朋友說的話了,原來我真的有那種魅力和特質...

 

現在於日商任職,剛開始不太習慣那樣的工作環境和模式。

連說話都有點結巴,擔心主管和同事無法理解我的意思。

(唉...教了三年書,成天面對小孩說話,突然到大人世界,有點難轉換心境...)

但經過九個多月的歷練,最近開始感覺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又改變了。

更能掌握接聽電話的應對禮儀,懂得幽默以對主管和同事的調侃,

即使是遇到不可理喻的狀況,還能泰然自若的面對和回應,

使得惱羞成怒的對方,一時語塞,不得不妥協。

 

在人生面臨各種考驗和磨難之際,想想每件事的發生,都是為著自己的好。

畢竟環境和時勢會造就、改變一個人。

我想那位小學同學,必定是經歷某些事物,讓她產生了改變。

 

此刻,看著桌墊下從吳淡如書上摘錄的一段話:

如果事情要改變,第一個必須要改變自己,改變是為了更好。

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,而是被改變後的自己,自動吸引而來的。

 

也許在忠於、執著本質之餘,小小的改變將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或收穫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umilly 的頭像
    wumilly

    C'est La Vie!~ 這就是生活!

    wu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